传统特色产业插上致富“翅膀” “松江力量”助力提升西双版纳产业“造血”功能
普洱茶、茶花鸡、橡胶、稻米……五月的西双版纳,一项项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的传统特色产业正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不断孵化、成长。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四年多来,来自松江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输入西双版纳,助力当地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至今已有12家企业到西双版纳投资建厂,投资金额12.19亿元。在这些“松江力量”的参与下,茶叶、橡胶等当地传统特色产业正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分散走向品牌,成为当地贫困户的“造血机”。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全家都在这里种菜,收入很好。”每到农闲时,勐腊县勐捧镇景坎村回勐一组建档立卡户李莲书都会到小笨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反季蔬菜,一年能有近3万元的增收。他听说今年公司还将继续扩产——在基地试种200亩“松江大米”。小笨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杰告诉记者,从2018年起,公司每年都为来自勐捧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车间岗位。今年在松江区农委的对口帮扶下,公司将在基地试种200亩“松江大米”,并对这个两地协作的成果产品统一包装、加工、推广,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让更多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近年来,松江把“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作为脱贫的重要动力,依托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就业。2019年共引导结对县产业扶贫项目8个,吸纳就业54人,援建对口扶贫地区扶贫车间6个,吸纳就业308人。
通过沪滇帮扶号召各方投入技术、资金,贫困村的传统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前景,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在景洪市,一位上海知青回到第二故乡创业,一家全球唯一拥有工厂化栽培牛肝菌技术的企业——宏臻菌业让勐龙镇邦飘村的扎妥白和同村人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从最简单的包装做起,慢慢学,让他们习惯工厂化工作。”上海知青、宏臻菌业总经理石建同说,以公司目前的规模,可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及贫困户300人进厂就业,“一人一天80元,按村民要求工资日结。”更远的前景是,公司四期厂房正在建,至2025年,黑牛肝菌工厂化生产设计产能计划达到日产50吨,届时将带动当地2800人在家门口就业。
特色产业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
勐海县,普洱茶声名远扬。位于勐海茶区,勐阿镇纳丙村拥有7000多亩茶田。此前村里再好的茶也只能粗加工至干毛茶,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不掌握制茶技巧,茶叶杀青不到位、生气重,过程中制坏的茶叶也很多。”纳丙村党总支书记石李保说,除了受制茶技艺掣肘,茶农在种茶时也缺乏章法,以盲目增产为目的损害茶叶品质。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西定乡暖和村,在松江援滇干部到来之前,这里没有茶叶加工厂,更没有茶叶品牌。
事实上,地处云南省最南部的西双版纳农产品、水果及经济作物等资源丰富,但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受观念、技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独立发展产业难度很大。
如何使现有产业发展成大幅度、整区域提高农户收入的“致富产业”?松江区立足西双版纳的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合作,把企业和村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带动当地产业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
一座由沪滇合作项目资金建成的茶叶精加工厂让纳丙村“好茶贱卖”成为历史。“现在不愁销路了,村民卖茶收入也提高了。”石李保介绍,茶叶精加工厂由雨林古茶坊以租赁形式经营,精加工的茶叶比从前多了十几道工艺,品相和口感都比以往更甚,价格自然上得去。而按照茶企标准化要求,村民采摘只需“一芽一叶”,一发芽就采摘,茶叶品质也有保证。
2019年,雨林古茶坊根据茶叶品种的不同,以每千克20至25元不等的价格向纳丙村村民收购茶叶鲜叶。而在此前,村民出售鲜茶叶的价格,仅为每千克5至6元。
在暖和村,一款寓意松江和版纳两地情谊的“松纳红”红茶也打出了招牌。“公司本来信心不大,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带我过来实地考察,还主动叫我提要求,给我们提供基础设施、建造仓库、加工场地。”在援滇干部的感召下,勐海众福茶业做起了暖和村茶叶加工生意。很快,“松纳红”销往了千里之外的上海。
产业链延伸提升“造血”功能
位于景洪市的阿达嘎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连多年来一直在勐海县、勐腊县和景洪市等地向当地贫困户收购茶花鸡和无公害本地土鸡。“钱大多花在收购上了。”疫情期间收来的3000多只茶花鸡一直存栏在公司养鸡场,马连有些着急了。不过令她安慰的是,公司已经和上海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立足贫困村现有产业基础,松江区因势利导,提高当地产业“造血”功能——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与松江企业家绿的合作完善了阿达嘎的产业链。“今后的合作重心应该就在家绿上。”马连告诉记者,以往公司的食品加工产品由于物流运输成本高昂,也没有稳定的下游销售企业,在景区售卖是主要销售渠道。自己咬着牙收购贫困户的茶花鸡,却面临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的困境,不是长久之计。上海家绿参与进来后,茶花鸡销往上海有了稳定渠道,家绿还将在松江建设一个占地5亩的养殖场和观光游览园区,通过下游力量支撑起上游贫困户和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2019年,松江区制订了《松江区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消费扶贫布局。在西双版纳,松江扶贫干部积极推动对口地区产品参加“百县百品”评选。2019年,景洪市的茶花鸡、勐海县的“傣王稻”大米、勐腊县的蜂蜜入选上海市“百县百品”项目,西双版纳州率先成为上海市“百县百品”全覆盖的云南州市。据统计,2019年以来,松江采购、销售西双版纳特色农产品3406.77万元,带动12098人次建档立卡户增收。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