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特色产业激发边境乡村振兴动力

  春到南国,暖阳普照,东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春季农业生产热潮涌动。近年来,东兴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发挥“海边山”优势,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海洋渔业产业蓬勃发展,跨境农业合作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融合 活力增强 

  在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3000多亩的江源水产养殖基地开阔壮观,一眼望不到边。

  “我们探索鱼虾循环生态养殖,在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基础上,引进大西洋斑点叉尾鮰鱼,实施“南美白对虾+大西洋斑点叉尾鮰鱼”循环生态养殖鱼虾混养模式。2019年鱼类水产产量达5000吨。”该公司经理范国晓说。

  江源水产养殖基地所在的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曾是一大片盐碱荒地。这些土地受海潮长期浸渍,盐分较高,庄稼产量低或不易成活,很多村民选择撂荒农田而外出打工。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盐碱荒地,近年来东兴市大力推广海水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丢荒的盐碱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连片,改造成养殖池塘,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

  自2015年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以来,东兴市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充分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核心辐射等功能,大力推进示范区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海洋渔业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农民和企业融合更加协调,渔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除渔业核心示范区之外,东兴市还拥有年产值超20亿元的海产品进出口加工园和年交易额超30亿元的北部湾国际海产品市场,形成育苗、饲料产销、养殖、加工、交易、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运营模式,海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7%,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

  跨境合作 互利共赢 

  东兴市地处中越边境,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对越跨境农业合作发展迅速。记者从东兴市农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以海产品、红木、木薯淀粉、水果坚果、橡胶为主的跨境农业贸易,全力打造“多贸并存”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双方跨境农业合作的稳步发展,成为双边贸易较大的增长点。

  东兴互市贸易进口的木薯淀粉年进口量达130万吨,占广西边境木薯贸易总量的25%。自东兴互市便民浮桥、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开通运营以来,水果进口量突破10万吨,日均交易量最高达1500吨。农产品落地加工企业从2015年的6家发展到2020年的30家。2019年,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完成工业产值26.8亿元。此外,东兴市大力发展跨境农业物流产业,培育跨境跨省区物流企业21家、冷链企业58家。2019年,累计建成冷链仓储约8.3万立方米,冷链运输总量约45万吨。

  广西和越南广宁还设立了东兴联络站,该站长期致力于两国两地之间在统防植保领域、农作物新品种尝试、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成为中越两国农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推动两国两地跨境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以旅促农 农旅互动 

  走进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石江产业基地,五颜六色的花卉竞相绽放,桑树硕果累累、长势喜人,一座座充满诗意的田园小屋让人赏心悦目。

  那漏村第一书记缪道坤说,当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专业合作社,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重点打造集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绿水青山”村级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区。

  记者在石江产业基地看到,基地的功能分区明确,游客既可以观赏花海、体验农耕生活,还可以采摘当季水果、进行亲子活动等。疫情过后,这样贴近自然、又避免聚集的乡村旅游点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

  东兴市绿水青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石江产业基地的合作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文山林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在游客还不是很多,但基地全力做好春耕生产,种上各种时令水果和各种季节的花卉,养殖原生态的鸡、鸭等,为疫情过后旅游高峰做好准备。

  据了解,目前东兴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乡村旅游业农户(休闲山庄)72余户,直接就业人数7000多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3万多人,有力推动了农村餐饮业、旅店业、种植业、运输业、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该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何秋珊 文/图)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珠峰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