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解读一号文件:如何补足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
魏后凯:农村老龄化远超城镇,“互助式养老”有发展前景
“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问题在于重建设、轻管护,应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公共服务经费投入较少,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实用人才短缺,要推动资源向农村倾斜。”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就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这一主题进行解读。他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了“实”,务实是最大的特点,“要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很多保障措施都是很实在的,可操作性很强”。
建立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魏后凯指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重建设、轻管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了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但是地方政府主要是投入在建设上,管护严重缺位。今年一号文件就提出,‘加大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设施维修养护进行补助’。”在他看来,关键要建立起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包括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而不是说政府有钱、领导重视才管这个问题”。
“至于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魏后凯指出,其一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包括医疗、养老、公共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二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相对城市较低,距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他分析,现在虽然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但是城镇没有工作的居民才参加这个保险,且这部分以农村居民占绝大多数,而城镇有工作的则参加职工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目前二者差距仍然较大;因此,今年一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合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其三是农村公共服务经费投入较少。魏后凯指出,目前农村居民人均占有的公共服务经费远远不及城市居民。他举例,2017年,全国村庄人均拥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经费(按常住人口计算),仅有城市的20.8%,县城的29.9%。
如何补足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魏后凯认为,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但一些非基本的甚至基本的服务,比如农村网络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投资等方式,让社会资本进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效果。”他同时指出,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规模小、人口分散等原因,经济效益远不如城市,农村引入社会资本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公共服务利益共同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今年一号文件就提出,‘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不仅医疗,公共文化服务也可以实现,比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目前有一些县图书馆已把乡镇图书馆(室)、农家书屋连接起来了。”
出台推进人才振兴意见
互助式养老有发展前景
在魏后凯看来,农村公共服务的人员队伍也是一个突出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收入待遇等方面的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短缺,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因此,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出台推进人才振兴的意见’,十分重视。”
“以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为例,据统计,2018年全国村卫生室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仅占0.7%,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仅占0.6%,而且年龄老化相当严重,60岁及以上的人员比重高达23.7%。”魏后凯指出,很多乡村医生面临收入低、行医风险大、养老无保障、缺乏发展平台等问题。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这一点很好,人才资源一定要向乡村倾斜。此外,文件还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也是鼓励村医培训进修,逐步向执业医生转化。”魏后凯认为,把人才留在乡村,还要解决他们的住房、养老等现实问题,“比如一号文件提出,‘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
“农村养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已远远高于城镇。”魏后凯认为,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体系。“目前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次是机构养老。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互助式养老大有发展前景,应该由城市向农村推进。”他介绍,互助式养老一般是由2-3名专业社工带动,将社区老年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开展互帮互助,是一种比较节省成本的养老模式。“近年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较快,结合农村社区开展互助式养老,是很好的探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