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

首页 >> 政策研究 >>专家观点 >> 魏后凯:消除绝对贫困后要建立一个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详细内容

魏后凯:消除绝对贫困后要建立一个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消除绝对贫困后要建立一个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期。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围绕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如何推进、今后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等各界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接受了21世纪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从长期改革方向来看,魏后凯指出,中国的农村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试点阶段,也不宜再采取零敲碎打的方式,要围绕实现乡村振兴的大目标,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整体性和协调性,采取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一揽子”改革方式,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强化相关改革的配套协调,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动农村改革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决战脱贫攻坚

《21世纪》:疫情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造成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魏后凯: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目前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延迟了扶贫项目复工开工和建设进度;第二个制约了贫困人口和刚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增收;第三个限制了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的促进作用;第四个就是加大了返贫与致贫的风险。

而从程度上来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的影响不如工业,对农村的影响不如城市,因为农村的人口本来就比较分散。从贫困地区来说,因为相对比较偏远,影响相对较小。今年一季度发布的数据来看,贫困地区名义收入增长的幅度要比全国农村总体水平要快一点,但因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产业比较脆弱,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贫困地区的影响。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剩余的贫困地区以深度贫困地区为主,被认为是脱贫攻坚战“最后的硬仗”,当前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有哪些新的举措?

魏后凯:从这两年开始,扶贫攻坚的重点已经放在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为了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采取了很多措施。第一,中央新增的专项扶贫资金,大部分都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第二,从去年底到今年开始,针对每一个剩余的贫困县、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地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政策、人才、能源等等,都往这方面倾斜,使得这些剩余贫困地区尽可能如期达到脱贫目标。

衔接乡村振兴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两大战略衔接的体制机制设计如何?

魏后凯: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我国的减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由收入贫困治理向多维贫困治理、由超常规扶贫攻坚向常规性贫困治理转变。

首先,2020年以后,贫困标准如何制定,尚未有定论。我国当前消除绝对贫困,实际上真正意义是消除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也就是说按2010年的标准、每年2300元的不变价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这与我国当前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密切相关。但“十四五”我国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按照高收入国家的评估标准,这个标准就显得低了。应当认识到,反贫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未来我国的贫困标准应该以相对贫困为主,建立一个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其次,过去扶贫重点主要是农村扶贫,未来要统筹城乡贫困。这里面学界还有争论,有观点认为“十四五”可能还需要接续和衔接的过渡期,来提高农村脱贫攻坚质量,形成稳定的减贫长效机制。但不管怎么样,未来要统筹制定全国统一的城乡贫困标准。

最后,是建立常规性、制度化的政府扶贫职能。2020年后,对于当前超常规的、临时性的扶贫政策要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实行分类处置,保留一批、延期一批、整合一批、取消一批。而制度化、常规化的贫困治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做好社会保障,要把扶贫攻坚过程中的保障兜底、医疗扶贫等措施,在经过改造完善后应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